5184教育微信公众号sz5184j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教师资格证 >>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
教育学必需资料

发布者:时间:2014/5/25 11:19:13浏览量:

第十章  德育
德育
• 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具体说来,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的功能
• 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 德育对教育的导向功能:任何社会都会十分关心德育的地位和性质,而且常常通过干预德育和强化德育来制约学校教育,通过规定性质、内容来决定和保证整个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 德育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功能: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培养合格公民;传播和倡导为社会稳定与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意识、观念与舆论。
德育目标
•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从表面上看,德育目标是国家、政治或政治家、教育家提出来的,是一种属于意识范畴的主观性产物,但是,德育目标并不是人主观臆断出来的,它必须是从客观实际出来,根据一定社会对其公民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并受到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价值观的影响提出来的。
• 德育目标具有社会性、层次性和参照性的特点。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 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 集体主义教育 
• 劳动教育 
• 民主、法制教育 
•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 社会公德教育 
• 人生观与世界观教育 
• 品格和文明行为教育
德育过程
•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交往与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具体说来,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根据社会发展的思想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并通过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内化、外化机制、促进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其品德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
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组织要求
• 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 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发挥他们的道德主体性,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 
• 增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与沟通,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效性。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 说服法 
• 角色扮演法 
• 情景体验法 
• 合作学习法 
• 榜样示范法 
• 品德评价法 
• 修养指导法
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的基本准则
• 第一,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初级阶段,授予他们以一定的思想意识、规范、准则;随着经历的增多、经验的丰富,对他们复杂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加以疏导,并引导他们走向自我修养之路。 
• 第二,在思想品德中某些品质的发展处于低水平阶段时,德育方法以传授道德知识、行为训练、习惯养成为主;在较高水平阶段,以“疏导”指导自我教育为主,以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增进道德情感、形成信念为主。 
• 第三,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不同侧面,要充分认识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各自不同的性质,把握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 第四,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知、情、意、行相结合,明示与暗示相结合,品德规范教育与品德能力培养相结合,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

>>相关新闻资讯推荐:

5184教育报名优惠:自考培训一次交清两年学费可以打九折,还赠送价值4500元的自考网上课堂一套,全国联网,学信可查

5184教育报名优惠:成人高考前100名学员免考前辅导费,100%包录取广东名校,额满截止,广东本地考试,全国联网,学信可查

5184教育报名优惠:网络教育前100名学员免入学考试费,集体报名最多可优惠1000元,名额有限,全国联网,学信可查